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命运的矿山:穿透黑色的灼伤——《黑色苍茫》印象
作者:罗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13  更新时间:2009/11/9 20:55:0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命运的矿山:穿透黑色的灼伤
——《黑色苍茫》印象

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把生命与命运的归宿铺向铁轨的海子以他灵魂与宿命的麦地灼伤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今,越过海子沉默而沉痛的言说和艾青对土地含着泪水的深沉呢喃,我们无意中为一位默默无闻地耕耘于诗坛的诗人甘谷列的“矿山”又一次灼伤,为其诗性话语营构的苍茫黑色灼伤。在《黑色苍茫》这部长诗中诗人用海洋般的壮阔、群山般的凝重、日月般的光华,以及有如宏伟的交响乐、一泻千里的瀑布似的语言,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对乌金与矿山的生命历程作诗意的抒写,从存在和生命的层面描述矿工们的生存遭遇,阐释着穿透苍茫的黑色生命的内涵与意义,让人从中体会到一种灵魂的阵痛,极具生存哲学和生命哲学的终极意蕴。
鲁迅曾经说过:“我的思想太黑暗,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真不知要怎样。我有时也想就此驱除旁人,到那时还不唾弃我的,即使是枭蛇鬼怪,也是我的朋友。倘使连这个也没有,则就是我一个人也行。”甘谷列的《黑色苍茫》正是以这样一种黑暗的冷酷,如无情的铁手般狠狠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部长诗可谓诗人的一部心灵历史,一本血泪之书,一副希望与现实、光明与黑暗交战的图画,它以4000余行的磅礴气势与对人类的命运及灵魂的归宿的拷问灼痛并震撼着人们的心,而其中无力穿透的黑色成为人类命运的一种终极话语与言说,成为人类精神与灵魂的另一座矿山。正如马赛尔·普鲁斯特指出的:“一本书是另一个我的产物,不同于我们在习惯、社会和恶习中表现出来的那个我。倘若我们想要理解这另一个我,那非得深入我们的内心并且在我们身上把它重新创造出来不可。”诗人在《黑色苍茫》这部长诗中时时敞开自身的胸膛,坦露自己的灵魂,展示出一个在黑暗中追求着光明的孤独、忧郁的诗人形象,他把矿山、乌金、煤都与“我”同化,使得矿山、乌金、煤都成为诗人的另一个我。诗人17岁到21岁生活于矿山,他切身体验到社会底层世界的煤矿的艰难与黑暗、灾难与悲哀,诗人目睹及见闻的大量日常生活事件及悲剧,乃至内在的精神悲伤,无一不折射在他的作品中,从而垒筑成他的另一个自我。诗人在诗中围绕“矿山”、“乌金”意象展开抒写,凝神观照着矿工们不见天日的黑色生活,观照着矿山的人、生活以及被矿山灼烧的灵魂。矿山、乌金最显明的特点便是“黑”,诗人给予了重彩浓墨的表现,如诗中“黑”“黑暗”“黑色”“黯淡”“漆黑”“乌黑”“黝黑”“黑漆漆”以及“死”“死亡”“空虚”“虚无”“灼伤”等词随处可见,用以对同一主题不同侧面反复加以描写和展现,或以描写矿工的形象、或叙述矿工悲惨的生活境况、或陈说矿工命运的无奈和凄凉,在无以言喻的“黑”中透射出冷峻、沉重、冰冷、苍劲、沧桑的意味,让人读来凉得透彻心骨,但正是这黑色的凝重笔调,引得读者在品读诗作时灵魂与文字共振,心灵与诗句一起滴血,且同时又让人从黑色中感到一种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奋发的力量。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展现矿山的艰难和黑暗,呈现矿工人生之多艰和命运之无常。同时也隐含诗人对矿山、矿工的复杂难言的感情,其中既有热爱也有同情,既有亲近也有远离。诗人确实无力给予现实中的矿山工人任何物质帮助,但他却以自己的笔写出他们的人生,写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努力为他们立言,表现这一黑色世界中存在的另一种人生和另一种精神。
煤炭诗人孙友田有句烩炙人口的经典诗句:“我是煤,我要燃烧!”煤能燃烧,物质能穿透生命,对于一个在真理这条道路上上下苦苦求索的诗人来说,生命更能穿透生命。甘谷列像一个语言中的矿工,挖掘着他曾经生活过的那一座矿山,并将它提升到精神层面上,一直力图将它提升为人类命运的矿山,直指人类精神的哲学维度。矿山,成为穿透黑色苍茫的灼伤,成为生命穿透生命的诗性载体,成为人类命运的象征。《黑色苍茫》承载着这种灵魂之重,承载着矿山的沉重与苍茫,以如乌金河般滚滚流淌的诗句,及乌金山般金光灼灼的诗篇,审视着人类生存本相与命运指向,穿透了灵魂与心灵深处的疼痛。
 
2005年4月2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