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意外的风景/康城
作者:安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59  更新时间:2009/11/9 21:05:5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08年4月2日在广州康城与杨克。  

意外的风景

----安琪诗歌写作的可能性

 

                   文/康城

 
2002年11月,诗人安琪在漳州这个偏远的海滨小城又呆不住了,她接受河南西峡一个诗会的邀请,坐上火车,坐了两天一夜到达河南,河南是中原大地,一片平原,和漳州依山靠海风景不一样。所以诗人又有了感触,于是回来之后当天晚上,就有了《中原·西北》组诗十首。诗作风格既有安琪一贯强烈的情感线索,想象力大胆,又别有风趣,正如安琪诗句所题,这组诗恰似一幅不可多得的“意外”的风景。
风格是死的,而诗人是活的。我仅是想说明风格是无法束缚诗人的。一般我们对诗人的风格往往限定一个固定的印象。包括朦胧诗的英雄主义和崇高理念,而我认为北岛的《白日梦》组诗和顾城的后期诗作都不是我们认为的朦胧诗的风格,不可同日而语。诗人的活力在于不重复自己,《意外》组诗显示了这点,尽管我认为这并非一个非常好的转变,因为诗里面的敏锐感受不如她的长诗丰富。对于诗人来说,一种新的变化是必要的,也是令诗人自身感到振奋的,对于读者来说,我没有义务去了解诗人的所有变化,每一个阶段的作品,比如陶渊明,我可以喜欢他四十岁的《停云》、五十岁时的饮酒组诗,而不一定喜欢他六十岁的作品。但对于一位曾让我觉得除了读诗再也没有别的欢乐的诗人来说,他(她)已经写出了令我热血沸腾、阅读得几近窒息的作品。对这样的诗人,我的要求不会高,只要还能写出诗歌就行了。即使他(她)不写诗了,他(她)的诗人形象和作品也早已完成。
从艺术手法上看,我最喜欢的是写西峡的几首,跳跃性强,想象力奇特。安琪的诗一般是主观投入,并以客观呈现。让我们来看看诗作。诗中第一句即吸引了我:“在西峡,他的手是飞机场,停着一只/老界岭的瓢虫”,空间的大小在两行诗句之间切换,时大时小,先是手在幻觉中扩展为庞大的机场,或许是人的一贯自大的心理表现,而一只瓢虫即让他恢复原形。“风细细地吹”,自然的力量并不需要强烈如龙卷风,但仍会让人心动、心酸和恍惚,此时“我的身体四处游移”,“空气无处不在,却没有谁/把一个词钉入我的灵魂”,在大自然,人际的影响显得微弱,自然的影响无处不在,而人际之间却少有强烈的碰撞感触。这使诗人感慨。阅读全诗,西峡确实已通过安琪的诗歌影响到了读诗的人。
诗歌只能是意外的风景。比如诗中写到行程中的感受说:肥胖的旅程/八百里秦川一路绵延。还有“峡谷是在两边威胁我们的/仅300里就使我感到自然的奥妙”
《在西峡一》这首诗是一首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诗,体现了人和自然相遇,是整组诗中我最愿意取出来一读再读的一首,《在西峡二》次之。诗歌的境界在于想象的无边界,制造出来的无边界,而不着痕迹,在这首诗里,西峡真正进入了诗歌,以诗歌的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西峡,他的手是飞机场”诗中的空旷和飘逸让人感动。
《在西峡》诗风和河南民风一样淳朴,不需要修饰,只要真诚地对你好就行了。稳当,平静,内中蕴藏着喜悦。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是让人信任的。不像西安,那里的人不能沾沾自喜,那里有劳动人民痛苦的象征和回忆。从安琪诗中的西安可以有所感受。
另外说说《口语秘诀》这首。诗人伊沙的那些理论,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毕竟只是一种道理。如果说有真理的话,那真理只有在作品中。试着把他的道理完全颠倒过来仍然可以振振有词,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来,比如说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出现,已使写实失去了意义。把事物描写得像有什么意义?有什么艺术上的意义,没有。关键不在于表面上的像,而是真正的真实,对于现实来说,诗歌的真实往往是一个幻象,那么此时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才有新鲜感和意义。因此我认为把一张桌子写成一张桌子没有意义,但如果你把桌子写成会跑会飞了,那就是艺术。信任自己写出的诗吧。那是诗神假你的手写出的。在那些诗中诗就是你,你就是诗。除此没有别的风景,除此没有别的诗。

 

2002.12.6

 

(本文连同安琪诗作一组发表于<诗潮>2003年3-4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