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女子诗报网 >> 女诗观点 >> 正文
动 态 信 息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鄙俗时代”与“神性…
普通文章中国十佳女诗人揭晓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09…
普通文章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
普通文章英国最受器重诗人获得…
普通文章毕淑敏推出儿童文学《…
普通文章陆天明:我和我的父亲…
普通文章印地文版《西游记》出…
普通文章索尔仁尼琴另一面
更多内容
最近更新文章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2010年年鉴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10…
普通文章“新好男人写作”诗选…
普通文章意识的空间——对女性…
普通文章请记住这群女人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论坛对“新红…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我看女子诗歌或女性诗…
普通文章祖 国
普通文章曾经居住在很远的地方
更多内容
《诗歌月刊》下半月:官刊民办的成功范例/赵思运         

《诗歌月刊》下半月:官刊民办的成功范例/赵思运

作者:安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62 更新时间:2009/11/9 21:06:02
 

[纪念《诗歌月刊·下半月》创办2.5周年及停刊特辑三]

 

《诗歌月刊》下半月:官刊民办的成功范例

 

中间代批评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教授/赵思运

 

 

【赵思运,中间代诗人,评论家。1967年生于山东郓城。在《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处发表学术文章数十件。著有《我的墓志铭》(诗集)、《现代诗歌阅读》、《边与缘——新时期诗歌侧论》、《何其芳人格解码》。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东南大学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教授】

 

 

我曾在《民刊何以“民刊”?》一文中说过:“近20年的中国新诗史基本上是由民间诗歌报刊推动、改写的,无论是诗歌精神、诗歌观念还是诗歌文本。”目前,官刊与民刊、网络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良性局面。在编撰《中国民间诗歌报刊编年史》的过程中,我确实是把《诗歌月刊·下半月》作为民刊收录进去的,因为我一直把《诗歌月刊·下半月》、《星星诗刊·下半月理论版》、《诗选刊·下半月》等诗歌刊物视为民间刊物。民刊,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官方的存在于民间的期刊,它以独立的精神方式,彰显民间话语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刊的存在方式和精神方式都具有非体制性。严格地讲,那些地方文联、作协、大学生社团、企业社团办的报刊,即使没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刊号,它们也不能称为“民刊”,因为它们以体制化生存的方式必然受到意识形态的严格规约。民刊,应该是具有独立思想立场和文学立场、诗学立场的同人联办的刊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把《诗歌月刊·下半月》等看作民间诗刊。而且,经过老巢、安琪、刘不伟等人的精心策划,《诗歌月刊·下半月》充分利用官方刊物的运作优势彰显民间的诗思活力与话语立场,在官刊与民间两个维度上左右逢源,可谓官刊民办的成功范例!

《诗歌月刊·下半月》充分体现了办刊者老巢等人驾驭诗歌界乃至于思想文化界格局的能力。“提倡大诗歌概念、呼吁诗人走出诗歌圈、融入大社会文化的精彩展示”作为办刊理念,确实显现了大襟怀。这一理念通过一系列大型专题的成功策划得以表达出来,如:“安徽新诗阵线”、“中国诗歌地理专号”、“中国文艺复兴特大号”、“中间代理论特大号”、“中间代诗人21家”、“中国新诗90年90家”、“2007鼓浪屿诗歌节”、“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十佳青年诗歌编辑”、“中国新经典诗歌奖”、“南京汉诗研究计划”等等,每一个专题都敏锐地触到了诗歌存在的腠理,一次次引发了诗坛震荡,这些专题既有历史的严苛清理与深情回眸,又有对当下诗歌创作队伍与评论队伍的整合与挖潜。《诗歌月刊·下半月》被视为中间代诗人、评论家的大本营,已经成为共识。她凝聚了中间代诗人中的精英陈先发、伊沙、徐江、安琪、祁国、侯马、臧棣、桑克、周瓒、树才、远村、余怒、潘维、王明韵、叶匡政、赵思运、朱朱等。她凝聚了富有活力的诗歌编辑群体:《诗歌月刊·上半月》阿翔、《诗歌月刊·下半月》安琪、《中西诗歌》黄礼孩、《诗刊·下半月》蓝野、《诗潮》刘川、《青年文学》柳宗宣、《诗刊·上半月》杨志学、《文学界》远人、《中国诗人》张立群、《人民文学》朱零,他们大部分也是中间代编辑。但是,它又不仅仅限于中间代同人。可以说,她以中间代为基点,沟通了整个当代新诗史的各层力量,向整个当代诗歌史辐射,比较完整地彰显了百年诗歌评论家谱系;既有老一代诗歌评论家谢冕、蓝棣之、吴思敬等,也有朦胧诗一代的徐敬亚、陈仲义、林莽、芒克、梁小斌、燎原,更有中间代批评家群体罗振亚、张清华、臧棣、张德明、赵思运、向卫国、谭五昌、杨四平、敬文东、周瓒、吴投文,“70后”评论家张桃洲、姜涛等也已经成为诗歌评论界的中坚力量。

我和《诗歌月刊·下半月》缘分非浅。当我的著作《边与缘——新时期诗歌侧论》出版时,从未谋面的老巢当即决定发表了李新宇先生为我写的序言(见2006年第7期)。从此,我的学术研究之外的几乎所有诗歌评论文章都发表在《诗歌月刊·下半月》。如《诗歌中地理文化意象的建构与疏离》(2006年第8期);《后革命时期的中间代诗人》(2006年第10/11月合刊);《菏泽学院纪念新诗九十周年活动纪实》(与余宏超合作)(2007年第1/2月合刊);《往极限处再任性下去——史诗转型后的安琪》(2007年第3/4月合刊);《中间代诗人21家之赵思运卷》(2007年第5/6月合刊);《看尼奥尼的〈中国〉,读刘不伟的〈拆那〉》(2007年7/8月合刊);《高端对话:五个中间代理论家谈中间代(赵金钟,向卫国,吴投文,张德明,赵思运)》(2007年9/10月合刊);《速写十个诗歌评论家》(2008年第1期)。那么,再加上这篇关于《诗歌月刊·下半月》休刊的纪念文章,已达十篇,也算是凑成了“十全十美”。不到两年的时间,下半月刊发表我十件稿子,对我可谓非常偏爱。其实我是非常懒惰的人,喜欢读书,不喜欢写作,而且我的学术方向一直定位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案研究。是安琪经常约稿,硬是一步步把我逼成了“诗歌评论家”,是《诗歌月刊·下半月》不吝版面,把我“塑造”成了诗歌评论家,于是我的诗歌研究便成了“浮起的泡沫”掩盖了我的文论史案研究。如今,我歪打正着地进入东南大学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以后可要专注于中国新诗研究了。

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诗歌月刊·下半月》发表了一批极具思想锋芒和艺术探索精神的作品,以此彰显出民间立场和独立气质的魅力。推出叶匡政的长诗《“571工程”纪要》,赵思运的《毛泽东语录》、《毛主席死了》、《木樨》等,确实是需要魄力、勇气与良知的。所谓民刊,不仅仅意味着它的存在形式是非官方的,而更应该意味着一种姿态、一种立场,甚至是一种灵魂的倔强前倾的姿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月刊·下半月》虽然是一个诗歌刊物,但更是以诗歌引领思想和文化觉醒与前进的一面旗帜,它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气度,一种精神境界。

《诗歌月刊·下半月》自2006年创刊以来,经历了短短的2年多的时间,它或许只是历史的一个细节而已,但是,历史的意味往往在细节上得以呈现。现在,本该2008年3月份就该出场的《诗歌月刊·下半月》终刊号,为什么到了5月份还迟迟未现?这个细节里隐含了怎样的意味?她是在积攒力量准备盛装告别从而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还是迟迟不忍心出场离别?前一段时间,听到张德明兄说《诗歌月刊·下半月》要终刊的消息,我顿时感到她就像一位休戚相关的朋友要远行了,她要告别我们去进行一次无始无终的旅行,再也不回来了。但是,我知道,她肯定会一直在向前走,以她自己特有的方式,不管走到哪里,她的诗性、思性、史性,都会以另外的方式挥洒出来。

 

                                                2008年5月4日于南京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我要留言|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08-2011 女子诗报网(nvzishibao.com)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女子诗报 本站技术维护:顾方软件工作室